臨翔區馬臺鄉平河村小壩子新村是臨翔區35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之一,有搬遷農戶53戶225人。如何讓來自不同村,有著不同生活習慣的搬遷群眾相互融入彼此生活,共同發展好產業,共同開啟美好生活,小壩子新村的“秘訣”是抓黨建。
拉起“一張大網” 延伸治理“鏈條”
“大家有事都會主動找網格長,大到政策講解,小到矛盾糾紛調解,我們都管,都會在網格中解決?!毙巫有麓宓诙W格網格長楊發云說。
為破解搬遷安置點“人多、事雜、難管”等治理難題, 小壩子新村聚焦黨建引領扮靚網格,按照“規模適度、界限清晰、無縫覆蓋”原則,落實“村長包村、組長包組、格長包格、戶長包院”的“四長包聯”機制,將其劃分成5個五級網格,由黨員任網格長,把聯村鄉領導、聯組鄉干部、聯格村干部、聯戶黨員16人納入網格包保管理,延伸網格黨建鏈條,將黨組織建在網格,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示范引領作用,推動基層黨組織體系網格和社會治理體系網格“兩網”變成“一張大網”,不斷提升安置點治理效能和服務水平。
狠抓綠色產業 延伸富民“鏈條”
“我們基地的藍莓果大味甜,到藍莓成熟的時候很多游客會自駕車來采摘購買?!毙巫有麓褰M組長楊發高介紹道,“在經營上我們采取‘黨支部+公司+合作社+基地+農戶’的方式,通過招商引資,將藍莓園委托萬昌公司運營,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6萬元,村民一年四季都可以在基地務工,每天收入100多元,一年算下來能掙幾萬元?!?/p>
小壩子新村背靠五老山國家森林公園,山連水,水繞山,超凡脫俗的“容顏”吸引著八方游客紛至沓來。村黨支部依托當地得天獨厚的綠水青山、好山好水, 聚焦鄉村發展、鄉村建設、培育新風重點工作,將黨的建設和發展美麗經濟、建設美好生活相融合,延伸綠色產業鏈,鼓勵群眾以家庭為單位,種植“能吃好看可上街”的果蔬和“幽香漂亮搶著買”的花草,開辦“喝茶吃飯歇歇腳”的農家私廚,把“美麗庭院”演變為可生產、可銷售、可變現的“美麗經濟”。
“游客來了,會買走幾盆蘭花、四季玫瑰,幾罐生態蜂蜜,還會吃上一頓飯,動手采摘一些生態的蔬菜瓜果帶回城里,一年下來,收入可到14萬元左右?!闭f起建設“美麗庭院”帶來的“美麗經濟”,家庭農場主、黨員施文應滿臉笑意。
探索自治路子 延伸融合“鏈條”
“集體協商一致同意后,我們就用組上的集體資金建了一個公共的茶葉初制房?!蓖ㄟ^“民事民議、民事民辦、民事民管”的自治模式,架灶炒茶的農戶自覺拆除了在自家庭院搭建的灶臺,公共的茶葉初制房也隨之建成。
“有事好商量、眾人的事情眾人商量?!边@是小壩子新村推行黨建引領村民自治的一記妙招。小壩子新村以黨的建設為引領,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,重點抓好黨群積分管理和村民議事協商兩項機制落實,將“村規民約”修訂、“紅黑榜”公示、“積分制”獎勵等活動放到“村民議事長廊”說,讓村民站在C位,變“一言堂”為“百家鳴”,激活群眾自治活力,贏得群眾“滿意口碑”。
小壩子新村只是臨翔區以黨建引領推進“花園臨翔”建設串點、連線、成片的縮影。今年來,臨翔區全面推行“四長包聯促治理、三個結合提成效、兩項機制強保障”的“432”工作法,以打造四季有景、四季有花、層次分明、錯落有致的生態景觀為重點,見縫插綠、提色增彩,讓臨翔因綠而美、因綠而富。